说到高校的工作,很多妈妈都很羡慕:有寒暑假!工作时间灵活!不用愁孩子上学!但作为有理想、负责任的青年教师,真实体验是是否如大家所想呢?
文/JING
作者简介:2011年博士毕业后留校(Top2)工作,2013年因家庭原因调动至另一省份211高校工作(非985),目前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青椒(青年教师)一枚,女儿3岁半。
如何成为一名高校教师?
能够成为一名老师是笔者由来已久的梦想,究竟有多久呢?在能够确定的记忆中,小学二年级《我的理想》作文课上笔者就曾写过“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老师”的“豪言壮语”(当然,估计当时大多数孩子的理想就是“老师”、“医生”二者之一)。后来,随着年龄增长,这个理想虽有所波动,但似乎一直稳定在最想从事的职业前三名。直到进入大学,这个梦想一边坚定,一边具体为“成为一名大学老师”。
不得不说,对于80后的我们,实现“成为一名大学老师”的理想不那么容易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共同作用。尽管高校的多数青椒都会抱怨自己是“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然而随着目前土博士、洋博士都批量生产的趋势,入职高校的门槛越来越高,高校的职位一位难求。再加上最近几年在各大高校(特别是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好学校)纷纷效仿美国而实行的“非升即走”政策 *,使得不仅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不那么容易,而且许多人向往的“高校工作稳定”也越来越是一个伪命题。感谢自己的好运气(甚至可以说是“狗屎运”),在毕业前夕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能够在博士毕业后留在号称TOP2之一的母校工作,在调动工作时又赶在了新学校“非升即走”政策正式实施前,所以笔者目前还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有着比较稳定工作的高校教师。
青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笔者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再加上研究生期间多年的“双肩挑”辅导员经历,觉得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按照笔者的理解就是“引导学生的精神世界,传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惑”。然而,当你真正成为了一名老师才会发现:高校目前的工作也非常细分了,一般的高校教师主要是负责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教学)和创造(科研),其它两项工作由辅导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负责。即使在传授和创造这两项工作中,也由于考核指挥棒的作用,更多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工作中。
不过据笔者所知,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开展的轰轰烈烈的人事制度改革中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教师更加细分,将会有“教学科研系列”、“教学系列”和“科研系列”等,不同系列老师的考核标准、职称晋升路线等也都有所不同和侧重。虽然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会使得各个系列老师的工作更加专业,然而,笔者始终认为:作为高校教师,第一要务是“育人”。而人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查综合的存在,需要多管齐下才能将“育人”工作做好。如果不能将“传道”、“解惑”与“授业”的老师统一起来,始终不能很好地实现“育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
申请科研项目补贴家用靠谱么?
在大学里的科研项目好拿吗?这个问题实在是没有统一答案,“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是再合适不过的形容了。虽然笔者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普二代”,在经过多年两个高校的工作经历后,笔者认为高校仍然是比较公平的按照实力说话的地方。不可否认,高校资源会向一些有“大树”照拂的青椒上倾斜,然而在笔者周围,项目多的,成绩好的基本都是平时“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科研痴迷者和真正投入科研的人,他们取得的成绩让人心悦诚服!
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以及各个职能部门都给青年教师申请项目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倾斜(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专门针对青年教师的“青年项目”,通过对申请人年龄的限制来保证青椒们在事业之初能够得到国家级项目的支持;有些省份的基金项目中给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和经费都远大于其他教师类别),如果青椒们有能力、有冲劲、肯学习,拿到支持自己科研顺利进行的经费还是没有问题的。
大学里的科研经费可以补贴家用吗?当然不可以,当然不可以,当然不可以,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因为这是违法的!或许你之前见过某个老师报销一些并非科研开支,或许你听说过某个老师的科研经费都用来补贴家用,然而随着越来越严格的经费支出、管理及审计制度,科研经费的不规范使用现象基本已经绝迹。绝大部分正常的高校教师也不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给自己招致涉嫌违法的风险不是?(如果你还不信,请自行百度“院士李宁”)
或许你会说经费预算里有“劳务费”一项,老师们可以拿来改善生活吧?No,这部分经费只能发给研究生、博士后等没有工资收入的人。
时间自由,又不用买学区房,应该很好吧?
不可否认,大学教师的时间相对是非常自由的,一般也没有上下班打卡之说。这对于处理一些家庭方面的突发事件(比如老人生病、孩子上学等)还是非常有优势的。然而事情的特点都是相对的。大学老师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点,那么同时也意味着你没有固定的下班点。
晚上、周末等大家公认的没有杂事打扰的时间段也是大家做实验、讨论课题的最佳时机,于是一个个“7-11”老师(来源于“7-11”超市,意指早上7点就到实验室,晚上11点才离开)就此诞生。但即使如此,高校雷打不动的寒暑假仍然让其他职业从业者羡慕不已。
的确,如果你的心够宽、胆够大,寒暑假你可以完全的放松,忘记校门的方向都无所谓。但是如果你还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普通人,特别是你还是一个青椒,那么你可能还是会在寒暑假的每一个早晨走进办公室,干着与学期中类似的工作,唯一不同的是:你的内心此刻充满了加班工作的“自豪感”和由此带来的“心安”~高校压力之大,说多了都是泪啊!
至于用不用买学区房,这个还真是“贫富差距”严重。如果你供职的高校恰好有比较好的附属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恰好教工子女又可以享受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给自己省去了一项非常大的麻烦。不过,请注意前文连续出现的两个“恰好”。根据笔者的调查,大部分的高校都是不能同时满足着两个“恰好”的,所以,还是努力工作自力更生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吧~
凑巧的是,笔者就从一个满足两个“恰好”的高校调动到如今这个一个“恰好”都不满足的高校,当时在众多同事“你疯了?”的劝诫中完成了调动手续的办理,怎么说呢,“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笔者一直坚信:对于孩子,特别是女孩子,正常家庭生活给其带来的性格等方面的培养远比好学校给其的学业上的竞争力重要的多,您觉得呢?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虽然有点小压力,偶尔也会小抱怨,但是笔者仍旧热爱高校教师这份职业(其实笔者更愿意自我粉饰的称为自己的“事业”)——热爱其公正平等的工作氛围,热爱它能够给人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带来的“成人达己”的职业满足感,热爱科研工作给人带来的挑战未知、战胜困难的兴奋与新奇感~
我是青椒,我骄傲!
来源/转载自:职场女超人 作者:JING 编辑:学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