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者
更新日期:
2025-08-08
点击次数:42689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者
鉴于眼下情况,学生居家拥有较长的时间。师生之间开展的交互,学生在屏幕的另一端,教师无法“盯着”学生。在这个时期,无论教师还是学生,更需要思考如何自主学习,怎么培养自主学习者。
经北京大学汪琼教授讲座介绍,我了解到:早在1991年,GeraldO.Grow教授就设计了SSDL(StagedSelf-DirectedLearning)模型。这个模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识别学生和教师的不同状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引导学习者,成为自主学习者。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SSDL模型,相信对你眼下和未来的教学设计会有所启发。
SSDL模型
将学生和教师各分为四类
S1依赖的学生T1权威的教师
S2兴趣的学生T2激励的教师
S3愿学的学生T3向导的教师
S4自主的学生T4授权的教师
我们先来迅速地了解一下,这些类型背后描绘怎样一种学生和教师的状态与特性。
No.1
依赖的学生+权威的教师
S1依赖的学生
S1.1需要权威人士告诉他们: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
S1.2学生是听话的,只做老师要求做的
S1.3清晰的课程组织,明确的作业要求和截止日,让他们忙于学习具体的确定技能
S1.4依赖的学生往往出现在:低年级学生、新进入某个领域的学生、希望有较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T1权威的教师
T1.1无可争议的权威人士,纪律严明,说一不二,动辄处罚。
T1.2目标明确,教学直接,指令清晰,全面,单向的。
T1.3关注点在学科内容,而不是学生。
T1.4反馈要及时、经常、与任务有关,尽可能公平
T1.5权威的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内容、强化练习、个别督促等教学方式。
No.2
兴趣的学生+激励的教师
S2:兴趣的学生
S2.1对学科有意愿学习,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S2.2愿意做作业,能看出作业的用意。
S2.3愿意与老师进行个人交流
S2.4学生喜欢这个老师,愿意听这个老师的课,学生知道教师为什么提供指导和帮助
T2激励的教师
T2.1教师为中心,强人际交互,强关注学科内容
T2.2教师充满热情地激励学生,带着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学习风格,人生目标。
T2.3提供各种支持,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保持学生学习热情。
T2.4设立高标准,激励学生达到目标。
T2.5通过鼓励和激励,学生会按照要求努力学习,将学科与学生的兴趣结合。
No.3
愿学的学生+向导的教师
S3愿学的学生
S3.1学生具备一些知识和技能,也认识到受教育是自己的事
S3.2准备在指导下探究学科知识,也会自己去探索
S3.3能够与同学老师一起设计和实现学习目标,喜欢温暖的团队
S3.4建立自我意识,坚定的自信,更有方向感,更会合作
S3.5会从了解自身的学习过程、学习策略而受益
S3.6学生要学会为自己创造终身学习环境
T3向导的教师
T3.1教师的目的是给学生赋能。聆听,帮助,归纳,鼓励,确认感觉,在超过学生能力范围时给予支持,帮助学生认清自我,相互尊重。
T3.2引导学生通过精心设计的工具、方法、技术,指导学生解释和分享学习经历,相互借鉴。
T3.3当学生日渐自主,帮助他们有序地转向独立,当他们在自定目标和学习节奏方面成熟后,就可以做更自由更难的作业
T3.4常常师生协商,以小组方式接受精心设计的、开放结果的项目。
No.4
自主的学生+授权的教师
S4自主的学生
S4.1能够独立或在他人帮助下设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标准。
S4.2能够借助专家、学校和其他资源来达成自己的目标。
S4.3独立的学生并不是孤独的学生,会参加非正式学习小组或俱乐部
S4.4能够并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确定学习方向和学习效率
S4.5会自己训练时间管理,信息收集,使用教育资源等能力
T4授权的教师
T4.1可能有多种风格,有的放权,有的设置挑战,有的激励引导
T4.2教师的作用不是教学科知识,而是进一步培育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T4.3鼓励学生合作,相互支持,并不放弃教师的责任,如:定期开会,每人汇报进度,讨论核心问题。
No.5
微妙的匹配关系与可行路径启迪
通过SSDL模型,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特性,看到学生目前处于的不同状态,再思考一下自己的教学策略比较偏向哪种类型。
SSDL用一张图,描绘出彼此之间的匹配、较匹配、不匹配、严重不匹配的关系。这张图耐人寻味,我们既不能停留于匹配,又不能陷入严重不匹配。
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者
教无定法,却可以不断循序渐进,期待我们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也期待这一次的特殊时期,我们能够找到新的契机,培养数字化时代下的自主学习者。
——杨晓哲
来源:教育技术公众号 作者:杨晓哲
[上一篇]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王红老师关于网络教学的一些建议
[下一篇]教育部 财政部印发通知 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