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16日,在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李琰辉主任的帮助下,阿克苏教育学院有幸成为《互联网+课程创新》网络课程的分会场之一,并得到了主讲专家桑新民教授、谢阳斌博士后等的特别关心和帮助,令远在南疆的参会教师们激动万分,感激涕零。
这段“太极学堂”的好姻缘,可以追溯到2013年作者首次参加的网培课程《英语语音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王桂珍教授激发了我对网络培训的浓厚兴趣,先后申报立项了台州学院教师教育基地项目《网络培训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浙江省社科联项目《“云时代”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索》。
2013年,我先生邓为民报名援疆到阿克苏教育学院支教,2014年我也依依不舍地告别刚上一年级的女儿和帮忙照顾孩子的老爸老妈,成为317名浙江双语教师组成的支教团的一员。2015年6月22日《中国教育报》头版报道了《教育援疆的“浙江模式”》,我感觉自己的责任更加重大,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促进南疆地区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申报立项了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项目《大数据视域下双语教育师资培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2016年又尝试申报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南疆地区浙江双语师资培训的历时研究及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憧憬着为南疆双语教师建立语言技能和专业发展的学习平台。
然而,如何进行收集分析大数据,构建数字化平台?文科出身的我一直为技术方面的难题而苦恼。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通知的发布犹如及时雨,我平时也通过客户端“教师发展在线”聆听了中山大学王竹山教授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理论》、夏纪梅教授的《互联网时代实体课堂的构建及其对教师的挑战》等等讲座,更加意识到加强网络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以,4月15日16日的集中培训课程《“互联网+”课堂创新——大学生学习方式与课程模式变革》由大名鼎鼎的南京大学桑新民教授和谢阳斌博士后主讲,我如获至宝,早早地报了名,并提前几天去请假。
阿克苏教育学院的张淑萍院长听说我要去参加网络培训,立刻询问阿克苏教育学院的老师们能否也去学习,以提升双语教师培训和学前教育师范的师资队伍。浙江支教团严柏炎团长研读网培中心的通知后立刻向上级部门汇报,希望能在浙江援建单位阿克苏师范学校暨阿克苏教育学院设立分中心,不但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幼儿教师,而且可以发挥辐射作用,对已经参加了双语培训的35周岁以下的5,072名维吾尔族中小学教师提供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和跟踪服务。
热心的网培中心主任李琰辉老师一听到阿克苏教育学院的200多教师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却苦于工作压力太大,无法走出去参加培训,立刻免费分享了分中心的链接,并耐心地指导我和阿克苏教育学院人事处宋军华处长联系信息技术部门,如何保证培训现场的接收效果,两天的培训过程中也一直远程关注和助力阿克苏教育学院分会场的培训活动。
在阿克苏教育学院院长、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保卫处的通力合作下,分会场得到了特殊的照顾,享受着优先级的网速,配备了最好的投影、电脑等。由于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多小时的时差,天还没亮,保卫处的老师就已把大楼的门开好。一睁开眼睛就跑来参训的老师们中有即将临盆的高婷婷、孕妇刘爱华、与女朋友好几周没见上一面的张伟、连续加班没能回家吃一口爸爸妈妈包的饺子的石丽萍,课间休息仍赶回办公室干活的李娜、李晶晶,不断提供技术建议的信息中心艾尼扎提等等。虽然有时差、工作、家庭等诸多困难,参训教师们仍坚持按时到课,认真思考,摘抄笔记,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尤其是培训的两天里,桑新民教授通过视频与阿克苏教育学院的每一位参训教师亲切交谈,鼓励赞赏,并远程合影留念,老师们都感恩自己成为了幸运儿。同时也意识到新疆,尤其是南疆的教育与国内其他地方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他们要学想学的东西太多。培训期间及课后,小组成员都结合新疆的双语教育如何实现互联网+时代的飞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展望,并分工合作进行微视频素材的收集、整理和拍摄,大家都感觉收获颇丰。培训结束后小组继续学习讨论了太极学堂的理论模型、实施方案等,并通过新建立的微信群和QQ群随时沟通,互相学习。
阿克苏教育学院的老师们品尝到网络培训的甜头后更加期待下一次的精彩网课,然而他们忧心忡忡地说,我2016年5月份即将结束两年的援疆工作回到浙江,以后如果没有我进行组织联系,他们也许无法继续享受网培中心给予的这种幸运,而且也不知从何下手。所以,从明天开始,我将组织有兴趣的老师一起学习spss的操作。以后再远程合作帮助年轻教师们学习掌握其他科研和教学的基本技能。其实,网培中心4月15-16日开设的另一门课程《量化研究和spss数据分析》正是他们想学的内容。如果有网络培训分中心,他们就可以安排不同的老师同时学习不同的课程了。
在此,祝愿阿克苏教育学院能遇到更多像李琰辉主任、桑新民教授、谢阳斌博士后,《中国教育报》的编辑等热心的专家和领导,早日获准开办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阿克苏分中心,帮助南疆地区以师范教学和培训中小学民族教师为主要工作的阿克苏教育学院暨阿克苏师范学校,了解教学前沿动态,学习先进课程教学模式,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本文作者:戴敏(浙江台州学院,阿克苏教育学院浙江双语支教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