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有多少新鲜和神奇?

更新日期: 2018-05-23 点击次数:480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翻转课堂模式逐渐在美国流行起来并引起争论。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给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更多的平台和空间的支持,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始盛行的微课程建设,除了为校本研修提供素材和基础之外,更是为慕课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资源支持。

  有了这些,教学和课堂的“翻转”才有了基础和条件。

  在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内,学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问题、师生共同的研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以及问题的解决和思维的发展,真正成为重要的元素,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后的学习得到高度的重视。大量知识性信息需要依靠学生在课后获得。这个“课后”应该称之为“课外”或者“课下”,既包括课前,也包括课后。学生在课外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学生交流。

  在课外,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如此,所谓“翻转”,是针对传统教学而言的颠倒或者“逆反”。

  首先是教学过程的翻转,变“教而后学”为“学而后教”。

  其次是教学“主体”的翻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的学习,几乎没有任何“人”的现场“指挥”和“教导”,几乎就是一个“无主”的自由状态;即使是课上,如果没有学生问题的“先入为主”,教学的“引领”和“指导”就无以实现。

  再次是教学内容的翻转。传统上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灌输、传授、供给的大量知识信息,已经由学生在课前的学习中通过网络、网络中的“慕课”、微课程而获得。教师原先掌握甚至“垄断”知识的格局被彻底打破。这就对教师教学的内容和策略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最后是教学方法的翻转。网络和视频成为学生课下学习的主要路径和方法,又由于网络的可保存性等特点,传统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的“不可逆性”得到彻底改变。

  从这一角度而言,翻转课堂如果被称为“翻转教学”也许更加贴切。

  翻转课堂:有多少新鲜和神奇?

  “翻转课堂”确实是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而发展起来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场重要变革、一项新生事物。尤其是在当前重视“人生幸福”、关注“以人为本”的社会和教育环境中,它几乎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

  在西方许多国家,学生的学习是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的。一般比较规范的学校,学生放学回家是不需要进行正规的学习活动的。即使有作业,也多半是满足和适应孩子家庭及休闲特点的宽泛意义上的阅读、手工制作、社区公益活动等,也有的是较长时段的各自感兴趣的“微课题”的“研究”,这些研究是一种“活动”层面的、实践领域的,与规范的科学研究没有多少关系,关键在于过程和经历,而不是什么结果、结论。甚至在英美的许多学校,很多孩子的书包是不必带回家的。每个孩子在教室里都有一个书包专柜,用于放置书籍、簿本等学习用品,其中包括书包。当然,孩子回到家里也不会去做什么家庭作业。如此而言,“翻转课堂”就西方的中小学生而言,几乎就是对长期以来的传统学习方式的一次巨大的“颠覆”,是教育教学的“翻天覆地”的“革命”。如果说,由此产生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巨大提升,这绝对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但对于我们中国孩子而言,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中国孩子在中国教育的场境中,在过去20余年间,从来也没有这样的幸运。原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家庭,早已“翻转”为学校的“第二课堂”,孩子们早已不知道什么叫“放学”,更无法理解古代少年“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的紧张之后的极度放松和快乐,无法理解鲁迅儿时私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天真、闲情和童趣。孩子回到家里,实际已经把比在学校还要重得多的“包袱”和“负担”背回了家。数门已授课的巩固性作业需要完成,数门明天将要新授课的预习性作业也要完成。这后者的预习性作业便是教师设定的改革后的“翻转”作业。

  当然,此“翻转”与彼“翻转”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主要的差异,便在于此“翻转”借助的是比较原始的时间消耗、纸质文本材料的消耗,而彼“翻转”则是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微课程开发和慕课平台的建构,是一种更加接近于学习本质的“学习”。

  就我国教育的现实而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早已与世界同步,微课程开发方兴未艾,而慕课受限于网络成本、课程资源的不足,以及商业模式的设计、开发的不成熟,还处在初级阶段。但好在许多年来的课程教学领域的改革发展也为之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便是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准备。如果说,要使我们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能够跟国际接轨,能够在新一轮的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共享经济”的背景下不落人后,提升现代学习的品质和效益,我们现在迫切要做的便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升级换代。在保留和发扬具有原创特征的“先学”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对接互联网,积极运用慕课平台,让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新技术的光照下,“翻转”起来,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实用教育技术

  版权声明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教育改革必须以实验来推动 [下一篇]钟秉林:三个面向看质量 立足需求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