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适应终身学习开放大学将建“学分银行”

更新日期: 2022-01-14 点击次数:5095
教育部网站4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指出,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将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转换成学分进行存储,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转换,为学习者申请相关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毕业证书、资格证书等提供依据。

  据介绍,开放大学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

  意见指出,适应全民终身学习需求,不断拓展开放大学办学功能,为学习者学习成果转换提供便利服务。建立个人终身学习电子档案,主要存储个人信息、学习经历、学习成果及转换记录等信息。完善档案管理,一人一档、终身有效,经授权后可供用人单位、教育机构查询使用。加快学习成果认定,制定学分转换标准,对学习者在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学分、证书、工作和生活经验及技能等进行认定,确定学分,实现学习成果转换。主动沟通高校、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通过协议或联盟等方式,推进相互之间学习成果的互认。

  意见要求有关地方将开放大学纳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对开放大学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同时对开放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在线教育工作、“学分银行”建设、注册入学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据了解,2012年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江苏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云南开放大学相继成立,积极开展“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试点。截至目前,六所开放大学共设置专业210个,其中本科专业49个,专科专业161个;累计招生392万人,其中本科117万人,专科275万人,目前注册在学人数369万人;开展非学历培训项目56个,开发非学历教育资源240余万学时,开展线下培训38万多人次。

来源:新华社光明网[责任编辑:王宏泽]

版权声明: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政协委员建言:"地方大学可以有世界一流学科" [下一篇]顾秉林委员:高校要做好创业教育 也要做好挫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