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改革难在哪——来自大学语文教学一线的声音

更新日期: 2016-03-15 点击次数:4117
 
  大学语文课程如何改革,难在哪?在人们对大学语文改革众说纷纭中,我们更需要听听站在大学语文教学一线的教师的声音。日前,在高教社上海分社主办的“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一些大学语文任课教师讲述了他们的困惑与苦恼,也提出了许多改进的建议。
   
  加强大学语文教育要动真格的

  目前,加强大学语文教育的氛围和共识已经形成,但是,大学语文在高校里是不是真的得到了重视?据记者采访了解,各高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情况差异很大,像西南财大、西安外国语大学这样在全校范围开设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高校并不多,大多数高校只是在部分院系或面向部分专业学生开设。各学校开设的课时数相差也很悬殊,多的在70课时以上,少的仅有30课时左右。而师资力量的短缺是各高校面临的普遍难题,许多一两万人的大学,仅有两三名大学语文任课教师。 

  福州大学中文系刘老师介绍说,福州大学曾经要求全校新生必修大学语文课,但是后来因为师资短缺只好改为选修课。“大学语文课这样的公共基础课,学生缺课现象非常严重,这给教师造成很大压力,另外,我校大学语文课由中文系承担,但是系里需要优先保证中文系的专业课,”刘老师说,“这样一来,过了一个学期,全校开大学语文课的教师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福建工程学院的老师也反映,为了保证专业课,学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仅剩下3个系了,而且只开32课时。“加强大学语文教育能不能落到实处,校领导的思想认识至关重要。加强大学语文教育,就要动真格的,不能只是附和形势,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课时等方面要有一定的政策保障和强制力度,否则,一旦要缩减课时,或与其他课程发生冲突,大学语文课就难以逃脱遭‘砍’的命运。”这位教师说。
  
  要站稳讲台,先练好内功   

  大学语文课不好教,与会的每一位教师都这么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于德信老师觉得压力很大:“我们学校大学语文课教师都是临时拉过来的,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教,有的老师用的是高中语文的老套路,有的老师把它教成了哲学课或历史课。”为了教好这门课,于德信经常跑到吉林大学去旁听大学语文课。他特别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开展一些培训,请名家讲讲示范课。 

  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的张锐老师认为,大学语文课受不受欢迎,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讲得好不好。大学语文的教学不能程式化,应该鼓励大家教出特色与个性,但是现在很多任课教师都是新接触这门课,如果没有一个规范,每个人想怎么教就怎么教,那更成问题。他认为,目前急需开展大学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把名家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汇编,同时可通过举办专题研讨会、利用假期组织大学语文培训夏令营等多种形式,互相交流经验,提高大学语文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讨论中也有教师提出,社会对大学语文课程期望太高,这反而会对教学带来不利影响。要想通过短短三四十个课时的教学,让学生的素养有一个全面的、明显的提升是很难的,顾及的东西太多,反而可能什么都没讲好。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有限的,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授之以渔”,引导其自学。
  
  要不要与高中语文“划清界限”

  无论教材还是教学,大学语文都不应成为“高四语文”,这是与会教师们的共识。但是,在教材选文是不是一定要避免和高中课文重复这个问题上,也有些教师提出不同见解。福州大学中文系刘老师认为:“高中课文的名家名篇没必要刻意回避,教师也不要怕‘炒剩饭’,能不能让学生感兴趣,关键看是否抓住了精华,是否有新的角度和深度,教师还要善于找问题,大学生为何喜欢易中天和于丹?因为他们非常善于用问题来吸引学生。”
  
  西安外国语大学张宝宁老师认为,大学语文之所以被一些人戏称为“高四语文”,和“语文”这个名称有着直接的关系,一听这个名称就让人觉得是过去学习的延续,这门课程可以考虑改一个别的叫法。
  
  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会长齐森华认为,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有所侧重,应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水平的差异。大学语文重在“文”而不是“语”,也就是要强调审美性和人文性,弱化工具性。大学语文不应在字、词、句和语法等的分析上面浪费太多时间,而重在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感受到人格的熏陶、情感的熏陶,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多角度的分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做到了这些,大学语文与高中语文的“边界”自然就清晰了。

  作者:汪瑞林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在高等音乐教育中加强开放体验式教学 [下一篇]浅谈青年教师必备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