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进行“合作学习”?

更新日期: 2022-01-14 点击次数:629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主张师生一起建构课堂,形成良好的学习合作氛围,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于是,学生的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尤为关键,那么,课堂上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呢?

  合作学习的小组形式

  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多样,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不同学生等客观条件要求不同的分组形式,甚至同一课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元化分组形式。

  适应性合作学习

  这类合作学习不打乱原有班级,是相对稳定的异质小组,是自然进入合作的,学生对学习环境、合作伙伴容易适应。这类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有以下三种。

  1同桌合作

  由自然班级中异质搭配的同桌两人组成。学生的交往范围较小,所占时间不长,易操作,适用于低年级,也可用于难度不大的问题的讨论。

  2前后合作

  由自然班级中异质搭配的前后同学组成。这种合作方式的特点、操作与同桌合作一样。

  3邻居合作

  由邻座4~8人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这种编组形式要注意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并且,小组合作学习应在教师整体教学思路的指导下进行

  选择性合作学习

  这类合作打破原有年级、班级、组别的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合作对象,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会选择、会判断的能力。这类合作学习小组可以有以下三种。

  1自由合作

  这是“英雄所见略同”而组成的学习小组,人数多少不作限制,以不影响学习进展为宜。这种建组扩大了学生自主的责权范围,更有利于他们对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参与。自由合作小组适宜于对一些能展开争辩讨论的问题的学习,当然,这类合作学习小组中教师的合理调控尤为重要。

  2网上合作

  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应充分发挥网络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网络化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人数不限,学习内容不一定与自身所处课堂教学同步,可分享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对象的经验,正所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3问题解决合作

  教师或学生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可以由每个小组都解决同一问题,也可将问题细分,各小组分别解决每个细分的问题,也可在小组内再分小组。这种合作学习一般适宜较为复杂的问题和高年级的学生。

  合作学习的活动组织形式

  综合国内外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合作学习活动形式可分为组内活动和组间活动。我们介绍一些主要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

  组内活动

  1圆桌会议式

  即给出题目和问题进行讨论,全组人坐到一起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2辩论式

  即提出有争议的问题,学生准备论点(或赞成或反对),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辩论。

  3个人贡献式

  即学生先各自准备材料,然后交流介绍给小组其他成员。

  4分工合作式

  即把问题细分,然后分配给学生分头准备,再在小组内交换、共享问题每一部分的解答。

  5头脑风暴式

  即一组人在一起相互激发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不阻挠,不评判,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逐步达到问题的理解或解决。

  组间活动

  1公开讲解式

  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到一定时间,每个小组准备好自己的发言提纲,推选一名同学讲解本组观点,讲得不够好时,本组其他成员可以帮忙完善,然后其他小组成员对有疑问的地方提问。

  2网上合作

  网络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应充分发挥网络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网络化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人数不限,学习内容不一定与自身所处课堂教学同步,可分享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对象的经验。

  3互相提问争辩式

  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到一定时间,由一个小组作为被咨询组,其他组的成员进行提问,要求该组成员回答,该小组成员可以进行争辩。

  4“访学”式

  当小组对某一问题的研究遇到困难,大家又百思不得其解时,可以派1~2名小组成员参加其他小组的活动,然后将“访学”结果带回本组,讲给其他成员听,小组成员对问题继续合作学习。

  随着合作学习研究的深入,会有越来越多的合作学习活动形式产生,教师要学会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形式,也要学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造合作学习形式。

  (节选自:心理研究)

(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声明]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上一篇]理想的大学校长什么样? [下一篇]区域教育云将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