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首页 > 课程 > 教师介绍
娄淑琴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获等国家、北京市及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是国际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专家简介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全光网络与现代通信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获等国家、北京市及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是国际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研究生分会理事,2008海峡两岸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组织委员会主席,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2009) 程序委员会委员,光电子技术及其应用杂志编委, Chin.Phys.Lett,Chinese Physics、物理学报、光子学报特邀评审专家,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本科生必修课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研究生学位课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和选修课激光原理与技术,承担多项国家、市级及校级教学改革课题,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光纤通信、特种光纤及光纤器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21篇,主要是特种光纤及器件研制方面的成果,被SCI检索论文29篇,论文引用总频次74次,EI检索论文72篇、ISTP检索论文15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授权3项, 获软件著作权10项。近五年,完成10余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3年曾赴英国Manchester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曾获得詹天佑科技奖、智谨奖等奖项。 近五年来主要讲授的课程有: 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双语课程) 本科必修课 64学时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中文课程) 本科必修课 48学时 3.模拟电子技术 本科必修课 48学时 4.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本科必修课 16学时 5.光电子器件理论与技术 研究生学位课 32学时 6.激光原理与技术 研究生选修课 32学时 主要的教学研究课题如下: (1)首批国家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建设项目 国家级 排序第二 2003~2008年; (2)新世纪网络工程建设项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国家级 排序第二 2000~2003年; (3)“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立项研究项目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排序第二 2003~2005年; (4)现代教育技术在工科教学中研究与实践 北京市 主要参加 2002~2004年; (5)数字电子技术双语课程建设 北京交通大学 主持 2007~2009年; (6)创新人才的培养初探-全光网与现代通信网本硕博连读试点 北京交通大学 主持 2005~2008年 (7)创新项目――基于虚拟仪器的光信息探测、输入和处理系统的研制 北京交通大学 主持 2007~2008年 (8)创新项目――光纤传感系统信号自相关的FPGA硬件电路实现 国家级创新项目 主持 2008~2009年 近期奖励如下: [1]2009年 詹天佑奖科技专项奖 排名第一 [2]2008年 北京交通大学教学名师 排名第一 [3]2006年 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排名第一 [4]2009年 “严谨求实创新培养高水平博士生” 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排名第二 [5]2008年 国家级教学团队 主要成员 [6]2008年 “高水平博士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二 [7]“严把出口关,保证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实践” 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排名第一 [8] 2008年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 获北京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排名第一 [9]2008年,电工电子国家教学团队 主要成员 [10]2006年,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建设人员 [11]2005年,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被评为“北京市教育创新集体”,主要建设人员 [12]2004年,电工电子教学基地被评为“国家优秀教学基地”,主要建设人员 [13]2004 年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二 [14]2003年 数字逻辑与系统获国家首批精品课程 排名第二 [15]2004年,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与实践获北京交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排名第二

培训课程

暂时无该教师培训的课程